在“尋找重慶農家樂50強”活動中,商報記者曾在采訪中了解到,重慶農家樂行業除了存在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滯后,同業復制與競爭太激烈等問題外,融資難更是直接制約了農家樂的上檔提質。重慶商報新財商指數研究院昨日發布的《重慶農家樂發展現狀調研報告》亦顯示,60%的農家樂希望能在資金、土地方面得到扶持。
缺標準:我市農家樂尚無行業標準
《重慶農家樂發展現狀調研報告》顯示,在重慶農家樂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中,60%的農家樂希望能在資金、土地方面得到扶持,借此做大做強。而“農家樂發展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建構滯后,缺乏相應的法規和條例”、“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和監管體系”、“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等三大因素的占比分別達到40%、28%、26%。
“我考察過不下50家重慶的農家樂,發現缺錢、缺地幾乎是所有農家樂擴大規模的最大門檻。”昨日,南川美都驛棧農家樂董事長歐泉忠告訴商報記者,此外,目前我市農家樂產業還沒有一個全行業通行的標準,希望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能牽頭制定出一個權威的行業服務標準,這樣才能促進農家樂產業的健康發展。
南山小有天農家樂掌柜黃文謙也表示,目前重慶的農家樂,總體上還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打價格戰的情況也很普遍,這阻礙了農家樂的提檔升級,希望政府對農家樂產業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和行業指導。
融資難:農家樂擴大規模受限
這幾年,周末和節假日到縉云山游玩的市民非常多,而且通常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出行。縉云古秀山莊的老板周文模從這一趨勢中看到了商機,但苦于融資難,山莊在擴大規模時受到了一定限制。
在新財商指數研究院的調研中,有44%的農家樂表示,“融資難,資金限制”是目前發展中遇到的最大阻礙。
該院指出,隨著全市鄉村旅游的迅猛發展,農家樂的開辦、升級、改造都需要資金扶持,少則數萬元,多則數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而農家樂是一個投資回報周期比較長的行業,鄉村和農戶又缺乏相應的抵押和擔保,因此,貸款難、融資難成為一個較為長期的現實問題。
利潤低也是影響農家樂發展的重要因素,30%的農家樂表示“利潤空間不大”。
市農家樂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影響我市農家樂經營者獲得利潤收入的因素中,產權問題是首要因素。重慶農家樂尚處于發展階段,需要大量城市資本進入,但產權問題讓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一些想擴大規模的經營者也停步不前,導致他們從農家樂中獲取的利潤空間不大,盈利有限。
檔次不高:農家樂“含金量”普遍偏低
市農家樂協會秘書長趙琴在分析當前重慶農家樂發展的形勢時表示,由于重慶農家樂的檔次普遍不高,因此“含金量”普遍偏低。在全市近兩萬家農家樂中,有一定規模的農家樂不到3000家,星級農家樂只有424家。其中,80%屬于小型農家樂,年營業額在3萬~10萬元;一星、二星級農家樂的年營業額只有四五十萬元;南山等地的五星級農家樂的年營業額,則可以達到1000萬~3000萬元。
“我市農家樂的數量與四川相差不多,但含金量卻差了很多。四川農家樂的收入在2011年已達469億元,2012年將近500億元。而重慶農家樂的收入2012年僅為27億元。”趙琴說。
新財商指數研究院專家表示,市農家樂協會所說的“檔次影響農家樂發展”及相關數據,與本次調查的結果一致—22%的農家樂經營者認為,農家樂“檔次較低、品位有待提升”。
此外,宣傳力度小也是影響重慶農家樂發展的重要問題。24%的農家樂表示,目前缺乏有效的宣傳渠道和方式。對此,趙琴表示,宣傳意識薄弱、促銷手段單一,是目前我市農家樂發展中存在的短板。整個重慶市農家樂產業40多萬從業人員中,從事營銷的人員不足2000人。大多數農家樂現在還是按傳統思路在經營,處于等客上門、提供大眾服務的階段,尚未樹立起主動出擊、主動營銷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