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閩臺鄉村旅游研討會”在廈門同安舉行。研討會上,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圍繞“福建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及閩臺共同成長”主題,分別就深化兩地鄉村旅游交流合作、密切雙方互動機制進行了演講。 以下是他們發言的主要內容,將為廈門發展鄉村旅游提供有益的借鑒和思路。
李毅強 (福建省旅游局巡視員) :
與臺灣相比,福建鄉村旅游起步晚,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尤其是在對鄉村旅游的專業化理解度以及經營觀念都有著相當大的差異。臺灣的鄉村旅游業者是用感情來打造,用心經營放在首位,經濟效益則放在第二,福建鄉村旅游卻相反。而且臺灣的鄉村旅游布點均衡,發揮創意思想,對鄉村旅游進行深度開發,服務水準高,已經能夠與國際接軌。福建鄉村旅游應該向臺灣多學習、交流。
張國良(廈門市旅游局副局長):
與臺灣地區一些鄉村旅游發展成熟的縣市相比,廈門的鄉村旅游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臺灣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重視保護和依托生態環境、重視發展民宿和個性化、精致化的特點,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我希望能夠加強與臺灣鄉村旅游的相關部門、協會的交流合作,從而達到多交流多合作,共同促進推進兩岸旅游業的發展。
鄭健雄(臺灣鄉村旅游協會理事長):
廈門這座美麗的城市,很適合發展鄉村旅游,雖然目前正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擁有非常豐厚的自然資源。島外的鄉村農家樂雛形已現,現在要做的就是要如何去完善,如何做成精品,以及引進這方面人才。在臺灣,有專門成立鄉村旅游人才庫。舉個例子,對于一個新開發的鄉村旅游點,不僅僅是開發者、當地村民參與探討該如何發展,往往還會邀請相關專業的大學教授以及農科院專家一起獻計獻策。從一粒米一顆生姜,就可以衍生出上百種的產品,這就是專業人才能帶給你的“財富”。這幾天來,參觀走訪了福建省內的許多著名景點,我最大的感受是福建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但在開發上都只是表皮,沒有更深一步的開發。鄉村美食也是鄉村旅游吸引游客的一個重要方式。在臺灣有個著名的“田媽媽”,“田媽媽”可不是一個人,而是遍布鄉村郊野的農家飯店,是協助農村婦女開發副業的一個品牌。由于提倡和推廣“三低 一高”(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的風味料理,同時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各地農村的土特產品,一時名聲大振。我認為廈門也可以打造一個類似的品牌,然后根據不同鄉村的不同特產,吸引游前來。
呂人鳳(臺灣優質民宿聯盟執行長):
對于鄉村旅游,民宿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鼓浪嶼上的民宿家庭旅館就發展得很好,但是我個人覺得發展太快,旅館太密集,美感蕩然無存。其實島外鄉村農家樂的民宿,我會更感興趣,因為我自己也是民宿的主人,民宿如何吸引人?我認為服務與創意是十分重要的。來過我們家民宿的有個都知道,他們永遠不會餓肚子。作為民宿的主人,我會擔心游客會不會餓著、渴著,所以我都會提供給游客各種零食、小吃、泡面等,讓游客感受到關懷與溫暖。
在參觀同安五峰古堡的時候,我看見他們的民宿雖然小,但是創意十足。小小的房間,落地窗外面就是一大片農田。夜晚,仰望星空,通著窗外昆蟲的鳴叫聲,真正讓游客體驗到了大自然,這就是與當地資源很好地相互結合。把自己的優點與特色發掘出來,千萬不要把民宿都改造成日式、歐式,這樣才會吸引游客。廈門的鄉村民宿在軟、硬件上還需要加強,在服務與創意上也需要好好規劃。用優質的服務打造品牌,使旅游價值大于價格。我相信福建鄉村旅游繼續發展將成為示范景點,讓其他大城市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