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市萊城區大王莊鎮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原先以村為單位開發,“碎片化”的弊端日益顯現,無法為游客帶來一流的旅游體驗。鎮領導意識到,旅游產業是朝陽產業,但投入大、見效慢、回報周期長,旅游開發必須得“耐得住寂寞”,一張藍圖管到底。
旅游開發最怕“村村點火,處處冒煙”
“你們這里風景很美,但這山路也沒個護欄,太危險了吧。”去年10月份,從濟南自駕游來到大王莊王石門村“天上人家”景區的王女士,下車就提意見。
村支部書記馮玉璽聽了尷尬地笑笑。他何嘗不想改進,但財力物力沒一樣不掣肘。
大王莊鎮地處萊蕪西北,北接濟南,西鄰泰安,東臨淄博,境內地形獨特,山川秀麗,旅游資源豐富,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眾多,有齊長城“天門關”遺址、黃巢起義遺址,有萊蕪海拔最高山香山,廣袤的天然草坪等。不少村靠山吃山,搞起了旅游開發。如王石門村,從2000年開始,馮玉璽就帶領全村村民修路、治水,艱難地開發旅游業,逐漸打出“天上人家”的旅游牌。
同樣,龍尾村的“龍潭星現”,獨路村的“林海草原”,走的都是各村開發、管理的模式。
然而村里管景點,大都設施不全,服務水平不高。一流的風景,沒為旅客帶來一流的旅游體驗。很多村依然停留在“收入全靠賣門票”的初級階段。此外還有一個更大的隱憂:各村的旅游開發“碎片化”,沒經過科學規劃論證,存在著破壞自然生態的危險。
2010年,大王莊鎮出臺文件,要求全鎮各村遵從“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十六字方針。這十六字方針被山東魯建集團“嗅出”了味道:這才是鄉村旅游開發的正規路子。魯建正好也有意投資旅游產業,于是成立了山東香山森景旅游開發公司,成了大王莊鎮的一個重量級合作伙伴,投資5億元全面負責整個鎮域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和管理維護。
在旅游開發工程中,鎮企雙方形成了建設“大旅游”的共識,提出了“山”、“城”一體旅游鎮的發展藍圖,做到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和公共服務一體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大王莊鎮的旅游格局。
景區建設要“耐得住寂寞”
“我帶你上山看看。”1月15日,記者來到大王莊鎮的旅游開發建設指揮部,見到了一個豪爽的中年漢子,他就是香山旅游度假區的項目負責人張維建。
越野車順著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爬。山下的雪已經化了,山上仍是銀裝素裹,一片林海雪原。到了山頂環視,雪松林立,崖壁雄奇,好一個風光迤邐的世界。
一路上,記者看到不少大型機械和施工人員,原先7米寬的盤山路,現已被拓寬至14米,路邊還要建防護欄。張維建介紹:“目前,公司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經投資1.5億元。”
“按照規劃,香山旅游度假區完全建成需要20年。”張維建說。
“20年?”記者感到吃驚,這個時間可不算短。張維建說:“你剛才看到的工程只是一小部分。整個旅游開發項目工程量巨大,只有耐得住寂寞,才可能出精品。” 他補充道:“花一兩年搭起來的景區,也可能在一兩年內倒掉。”
記者了解到,香山度假區的整體規劃由同濟大學景觀學系修編,目前調整了5次,不斷加入新的理念。景觀學系的張德順教授說:“我們以申報國家級5A級景區為目標,高標準規劃建設,讓景區經得起時間考驗和游客檢驗。”
城鎮化成為旅游的推動力
去年下半年,位于“天上人家”景區的王石門村已整體入駐集中規劃的香潭嘉園社區內。山上集中搞高品位的農家樂,提高旅游檔次和水平。村民曹太文告訴我們,過去,他在山上種地,一年收入幾千元;現在,他在香山旅游公司打工,一年工資收入達4萬多元。
旅游開發帶動了旅游經濟。當地農民到旅游公司打工,開飯店,賣山野土特產,口袋慢慢鼓了起來;鎮域財政收入也不斷增加。據統計,2012年,游客比2011年增長4倍,旅游收入增加了5倍。
“天時地利人和”讓大王莊鎮站到新的起跑線上。大王莊鎮把163平方公里的面積統一規劃,打造山城一體的山岳養生旅游小鎮。圍繞山城一體開發,規劃了小城鎮生活居住區、商貿區、文教衛生配套區、景區、旅游配套區和旅游科技園區六大功能區。
鎮黨委書記曹洪波仔細研讀了十八大報告,他說:“報告中提到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載體。而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正是大王莊鎮發展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