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桃花爭艷,中國中部的安徽合肥三十崗鄉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桃花節,然而今年桃花節的火爆程度讓所有人始料不及,每天人流量超過10萬人次,鄉村干道幾乎成了車展現場。
鄉村旅游的火爆讓剛開了一家農家樂餐廳的農民王廣山樂得合不攏嘴,為期三天的桃花節為他帶來了2萬多元的收入,“之前在合肥當廚師,我一個月也有5000多元的收入,但現在看來還是農村旅游的潛力更大”。
近年來,隨著中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明顯增長和工作節奏加快,人們對休閑度假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回歸自然、崇尚田園生活的休閑旅游方式,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進鄉村、親近農業,鄉村旅游對新農村建設的拉動作用功能日益彰顯。
統計顯示,中國已有8.5萬個村開展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主體達到170萬家,其中農家樂150萬家;從業人員2800萬,占全國農村勞動力的6.9%;年接待游客8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
三十崗鄉的東瞿村緊鄰三國遺址公園,村里民房都是秦磚漢瓦,白壁褐脊的漢代風格建筑,村民屋后的菜地全部用色籬笆圍起來,儼然一個個小花園。村支書瞿其貴告訴記者,這些都是鄉村旅游發展帶來的改變。
雖然政府獎補六成建設資金,但動員建設農家樂的時候很多農民都有顧慮。瞿其貴帶頭對自家房屋改造,當古樸的民房蛻變成厚重氣派的漢代風格建筑,農家樂人氣漸旺之后,村民們爭相改造房屋,開起自己的農家樂餐廳。
三十崗鄉黨委書記黃新宇說,當地圍繞“房屋改造、環境營造、產業打造和素質鍛造”的理念發展鄉村旅游,既留住了美麗鄉愁,又使農民增產增收,“現在農民都嘗到了甜頭,一年多的時間大多就收回了投資,預計未來每年可以增收上萬元”。
中國農業部對全國13.5萬家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調查顯示,農民已占到其從業人員的92.4%,其土地產出率是中國農業用地平均產出率的6.2倍,經營休閑農業的農民人均產值5.41萬元,是同期中國農業勞動力人均產值的2.75倍。
發展休閑農業和農家樂正成為農村地區最為有效的開發模式。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市圍繞《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在多地區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帶動農民脫貧致富,農民收入穩步增加。
西藏“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力爭建成10個鄉村旅游示范縣、20個特色旅游鄉鎮、200個特色旅游村和1000個星級家庭賓館,整體建立輻射全區的鄉村旅游產業要素體系。西藏地區的鄉村旅游快速發展,促進了農牧區面貌和居住生活水平的提高,成為農牧民增收的新渠道。
農村經濟的專家認為,發展鄉村旅游對于建設新農村的助推作用巨大,幾乎涵蓋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的全部內容,但鄉村旅游仍需結合中國豐富的農耕文化有所創新,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推動農家樂的運作模式向市場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