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土地流轉在全國各地展開,承包經營農家樂成為土地流轉的又一實驗模式。大智慧近日從嘉興海寧市許村鎮科同村調查了解到,目前該村農家樂發展似乎并不理想,依然存在種種難題,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大,農戶和承包公司無法協調一致等。
科同村科同農莊承包商海寧市老頭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孫總經理向大智慧表示,即使目前有意擴大農莊規模,但政府依然沒有一些實質性的鼓勵政策,資金方面很難運轉。
他表示,雖然國家目前對于高效農業持支持態度,但真正落實到地方時,因為部分地區農業帶給地方政府的經濟收益遠不足其他行業,政府就不愿意出臺細節政策加以落實,甚至提高了補貼的門檻。
土地流轉也是如此,他表示,雖然國家規定流轉大戶可以有3%-5%的配套用地,但真正落實到地方,相關審批流程紛繁復雜,他這個農莊的配套用地到現在好多年都沒被批下來,“因為沒有批復,到頭來還得算你違章建筑。”他無奈的表示。
此外,農家樂因為性質特殊,可能存在由于要變更部分農地用途,承包商和農戶之間無法達成一致,這也是這一土地流轉模式無法得以高效運轉的原因之一。
科同村村支部委員吳新學向大智慧表示,要搞農家樂,可能有些地方要挖成魚塘,或者種植其他作物,這樣一來就改變了土地原本用途,有些農戶是不樂意的。
“萬一農家樂不成功老板一走,變更的土地誰家來領?大家都不愿意要。”吳新學表示。
他表示,農家樂的占地和產權問題,目前還沒有出臺明確規定。農家樂房屋,土地問題還要有規劃、建委等部門協調,在農村土地流轉項目等方面還缺乏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