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嘗嘗這大櫻桃,紅得發紫,保準甜!”五年級小學生宋新國把摘下來的櫻桃遞下去,媽媽邊扶梯子邊嘗了一顆:“真甜,報紙上說的沒錯,太陽一曬,櫻桃又甜了!”
前天,本報刊發《櫻桃“受傷” 請施援手》的報道:幾場大雨,讓京郊櫻桃“裂果”嚴重,農民減收,呼吁市民趁著周末天氣晴好,踴躍到京郊采摘晚熟櫻桃,幫農民把損失降到最低。
昨天一早,記者來到通州區西集鎮櫻桃園區,這里的櫻桃種植面積達1萬余畝,占全區一半。不到9時,陸續就有車輛下高速直奔西集鎮沙古堆村來,同興宏業采摘園負責人趙志東告訴記者,往常采摘高峰集中在中午左右,“可今天,來的有點兒早。”9時30分,停車場30個車位已所剩無幾,“看來今天得讓游客把車停在櫻桃園里了,我也得進大院忙乎著招呼客人了,”趙志東笑著說,“前幾天雖是端午小長假,可連續陰天下雨,櫻桃炸口開裂,最多時一天也就來300人。”
潘愛軍女士和妹妹每人提個小桶剛到門口,兩個孩子就率先沖進了園子,“這倆孩子要比賽看誰先把小桶摘滿。”潘女士家住通州玉橋街道,周五正發愁周末帶孩子去哪兒玩的時候,愛人拿著《北京日報》說:“就是它了!咱去摘櫻桃,報紙上說了,曬兩三天,明后兩天糖分等營養物質又重新積累起來了。”潘女士馬上約了妹妹,帶著外甥一起去摘櫻桃。
在采摘園,記者看到,園中晚熟的櫻桃極少開裂,倒是地上落果不少。西集鎮農業技術負責人吳小龍說:“前幾天降雨影響的是早熟品種,現在園區尚有4000畝剛進入采摘期,天氣晴朗,光照充足,櫻桃甜度又上來了。而且,為了保證游客采摘好果,農民將裂開的或沒長好的果子都打了下來。”
上午10時剛過,五歲的妮妮跟著爸爸媽媽來到位于海淀溫泉鎮白家疃村的櫻桃采摘園。小家伙手提一個小竹籃,一旁的媽媽正站在一米高的梯子上,手扶著樹枝,從樹上摘櫻桃。竹籃里裝滿了飽滿殷紅的櫻桃,妮妮小心翼翼地生怕櫻桃掉出來。“真甜!”媽媽低頭一看,撲哧笑出了聲,妮妮的手上、嘴邊都是紅紅的櫻桃汁,像個小花貓。
“損失很大,”白家疃采摘園的臧寶慶經理提起前幾天的連陰雨就痛心不已,“雨后,我到果園和工人們把受災的櫻桃摘下來扔掉。心疼也沒轍,還有些好果子等著游客摘呢,不能讓游客摘爛櫻桃啊。”
周五晚上,臧寶慶正愁明天有沒有客人來,恰好就有游客打來電話,詢問采摘的情況。接完幾個電話,老臧興奮得連夜跑到園子跟值班的工人說:“趕緊準備紙箱、磅秤,明天客人少不了。”
昨天一早,果園剛開門不久,家住海淀的張成玉就開車帶著一家人來了。“早就想來采摘櫻桃,本以為遇上陰雨天櫻桃遭災就不能吃了。昨天看到《北京日報》上的報道,才知道原來遭災的只是早熟品種,晚熟的櫻桃晴天曬曬就好了,所以我們一家子就來了,也算幫果農降低點兒損失。”跟張成玉有同樣想法的游客還真不少,臧寶慶粗粗一算,一上午就接待了100多位采摘櫻桃的游客。“跟往年差不多。”
雖然大部分櫻桃外觀上完好無損,但還是有不少游客擔心雨水會影響櫻桃的甜度,在采摘園門口猶豫不決。“前陣子陰雨過后,最近北京一直是大晴天,曬了幾天,櫻桃的糖分又慢慢累積起來了”。為了打消游客的疑慮,臧寶慶一早就到果園里摘些不同品種的櫻桃,放在果園門口供游客試吃,游客覺得滿意再進果園采摘。“本來還擔心遭災后櫻桃不好吃,沒想到還真甜,而且個大飽滿。”家住西北旺的陳揚和同行的四五個朋友經過試吃,人手一個竹籃進了果園。
“這次遭災比較嚴重的櫻桃絕大部分是早中熟品種,六月下旬進入成熟期的晚熟品種并未受到雨水的影響。”臧寶慶說。
果園深處,數十棵櫻桃樹格外搶眼。一簇簇淡黃色的櫻桃綴滿了整棵樹,走近看,淡黃色中還帶著鮮紅色暈,摘一顆放在嘴里,咔哧一聲,咬開薄而脆的果皮,酸甜的櫻桃汁便充盈在嘴里。“這個品種叫巨紅,是典型的晚熟品種。別以為它不紅就不甜,這個品種就是黃色果,現在已經熟了。”臧寶慶介紹說,除了巨紅,還有拉賓斯、薩米托、那翁等都屬于晚熟品種,眼下正是這些品種的成熟期。
臨近中午,趙志東連和記者說話的工夫都沒有,一直在忙著招呼客人。臧寶慶也親自上手幫著客人裝箱。
僅昨天一天,西集鎮櫻桃園區就迎來了1萬多名客人,按平均采摘價格計算,這一天果農可收入300萬元。
截至昨天18時,門頭溝櫻桃溝村采摘園也接待了近千名客人。
同時,昌平、順義等櫻桃采摘園也顧客盈門。
據不完全統計,昨天一天,去京郊采摘櫻桃的市民超過三萬人。